近期,蜜雪冰城和茉莉奶白纷纷在小票上开始连载小说,蜜雪冰城推出长达二十章的《雪王在古代卖咖啡》,一直走轻奢路线的“奶茶界白富美”茉莉奶白,则沉浸在霸总文《白月光》创作中无法自拔。它们的相同点是,都在结尾埋下了“结局由你补全”的互动钩子。
大众对此也喜闻乐见,有人为看完《白月光》结局怒喝8杯茉莉奶白,有人在社交平台发帖筹集《雪王在古代卖咖啡》的全部章节,还有人自发为《白月光》续写。在年轻一代对传统广告抵触率达到67%,而对趣味性互动接受度超过80%的大背景下,新茶饮的“小票文学”可谓花小钱办大事的典范。

在营销手段日新月异的今天,蜜雪冰城、茉莉奶白、沪上阿姨等新茶饮品牌,通过在小票上连载小说、发起话题互动,成功将一张张容易被丢弃的交易凭证,转变为品牌叙事的载体。消费者为了追完一篇《白月光》、凑齐一套《雪王在古代卖咖啡》,不惜重复购买、社交拼单,甚至自发续写结局——这种基于“内容收集”与“互动共创”的营销逻辑,并非数字时代首创。早在百年前,卷烟品牌就已凭借烟盒中附赠的“烟画”,掀起过一场跨越阶层的收集热潮。
一、烟画:方寸之间的文化载体与营销利器
烟画的称谓很多,譬如“洋画”“毛片”“香烟牌子”“公仔纸”等等,因地域不同,而名称各异。它是旧日香烟包中所附赠的一种小广告,因为印制精美,内容丰富,深为时人喜爱。在20世纪前半叶曾风靡一时,与邮票、钱币并称为世界三大收藏。
20世纪上半叶,随着外国烟草公司在中国建厂和中国民族烟草工业的崛起,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烟草大战。烟画为“门脸儿”工程,承担起争取消费群体的重任。英美烟草公司、日本村井兄弟商会社、俄商老巴夺公司、华商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华成烟草公司等大企业,都设有自己的广告部、绘画部。当年享誉遐迩的大画家郑曼陀、周慕桥、胡伯翔、抗穉英、周柏生、梁鼎铭等人,均厕身其间。烟画,即是他们创作的重头戏。
那时候每包香烟中都附有一张烟画,内容涵盖人物、戏曲、民俗、历史、小说连环画等,画面精美、题材多样,迅速成为大众喜爱的收藏对象。
英美烟草公司出品的广告画《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当时的烟草公司经常围绕一个主题成套推出烟画,例如《水浒传》一百单八将、《三国演义》人物谱、《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等。消费者为了集齐一套,往往会持续购买同一品牌的香烟,甚至出现“为画买烟”的现象。这与今天消费者为追《白月光》结局而连喝8杯茉莉奶白的行为如出一辙。
烟画不仅是促销工具,更是文化传播的媒介。它降低了美术与知识的门槛,让普通民众在吸烟之余,也能接触到文学、历史、艺术等内容。某种程度上,烟画是那个时代的“碎片化内容产品”,通过轻巧的形式嵌入日常生活,潜移默化地塑造品牌认知与用户习惯。
二、从烟画到小票文学:变的是媒介,不变的是人性
尽管相隔百年,媒介也从纸片变成了热敏纸小票,但“烟画营销”与“小票文学”在底层逻辑上高度一致:
1. 激发收集欲与好奇心
烟画通过系列化、主题化设计,激发消费者的收集欲望;小票文学则通过连载、随机章节发放,制造“未完待续”的悬念。两者都利用了人们对“完整性”的追求,推动复购与社交交换。
2. 低成本、高粘性的内容植入
烟画的印刷成本极低,却有效提升了品牌忠诚度;小票文学除热敏纸略长之外,几乎不增加额外成本,却能让消费者为“读故事”而持续光顾。二者都是“轻量化创意”的典范。
3. 内容与产品的巧妙融合
烟画内容常与品牌调性相符,如“美丽牌”香烟附美女画片,“老刀牌”附西洋风景;小票文学中,茉莉奶白的“霸总文”与其“白富美”形象形成反差,蜜雪冰城的穿越文则延续其“接地气”的幽默风格。内容不只是附属,更是品牌人格的延伸。
江西广丰卷烟厂出品的两种水浒传一百零八将烟画
4. 社交货币与社区共创
当年烟民之间互换烟画、凑集成册,与今天网友在社交平台交换小票、续写结局,本质上都是通过内容激发社交行为,形成社区认同与话题裂变。
三、烟画的没落与小票文学的兴起:时代的选择
烟画在1940年代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原因包括战争影响、印刷成本上升、以及新兴娱乐方式(如广播、电影)的冲击。但它所代表的“附加价值营销”理念并未消亡,而是在不同时代以不同形式重现。
今天的小票文学,可以看作是烟画精神在数字时代的“转世”。它继承了烟画的“轻量、易传播、强互动”基因,同时结合了当代年轻人的网感文化、鬼畜审美与共创意识,成为品牌与Z世代沟通的有效桥梁。
四、启示:营销的本质是理解人性
无论是烟画还是小票文学,成功的核心都不在于形式本身,而在于是否真正理解并回应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对故事的好奇
对收集的执着
对参与的渴望
对身份的认同
当代品牌若能像当年烟草公司经营烟画那样,持续输出有价值、有温度、有互动的内容,即便是在“小票”这样边缘的媒介上,也能实现品牌与用户之间的深度联结。
结语
从烟画到小票文学,营销的载体在变,场景在变,技术也在变,但人性的底层逻辑始终未变。那些曾经被夹在烟盒里的小画片,如今化身为印在奶茶小票上的网文段子,继续在方寸之间,讲述着品牌与消费者之间永不完结的故事。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