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西三镇,土黄色居民外墙上绘制的“阿细跳月”图案格外引人注目,浓郁的民族风扑面而来。

西三月亮小镇。廖娟 摄
“您只要在这里轻轻探出头,就能化身阿细跳月的舞者。”在镇上一家改造一新的便利店前,店主朱海涛正向游客介绍门口的创意打卡装置。
今年55岁的朱海涛,家住弥勒市西三镇,2008年,他在小集镇上开了一间便利店,同年,他向弥勒市烟草专卖局提出零售许可证办理申请,通过核准后成为了零售户。在客户经理的悉心指导下,小店的经营很快有了起色。
西三镇可邑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三弦舞(阿细跳月)的发祥地,过去这里虽有山有树,却因常年缺水发展制约。自2005年以来,弥勒市烟草专卖局累计投入4200万余元修建了机耕路、引水管网、提灌站等基础设施,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解决了水的问题,森林酒店、帐篷酒店等项目纷纷落地,如今,可邑村已发展成为集“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全国100个最美休闲乡村”“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等诸多美誉为一身的民族生态文化旅游村。

可邑小镇一隅。马丽菊 摄
依托可邑小镇旅游业的发展,西三镇深度融入乡村民族文化,打造出具有阿细风情、民族文化特色的“月亮小镇”,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游览购物。“游客虽然多了,但进店消费的却很少。”看着消费者从店里流失,朱海涛一度陷入困惑。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弥勒市烟草专卖局片区客户经理结合“一店一策”提升方案,以民族文化为切入点,为朱海涛量身定制改造计划。店外设置三个民族特色打卡装置吸引游客进店,店内则打造了消费体验区,配备桌椅茶具,精心陈列当地阿细群众手工制作的三弦、背包、刺绣等工艺品,让游客在休憩之余,深度体验民族文化魅力。
“大家最感兴趣的还是这个西三主题双面打卡墙,不少外省游客都会不自觉的跟着念。现在来拍照的游客多了,店里的生意也渐渐好了起来。”朱海涛说道。

朱海涛日常维护双面打卡墙。廖娟 摄
这面双面打卡墙整体采用的是实木材质,正面以西三镇地标、大三弦、火把等元素,构筑起鲜明的视觉标识;背面贴着“奶奶叫阿皮,爷爷叫阿布”等介绍语。
西三镇每年都会举办阿细跳月民族节和火把节,吸引着各地游客,弥勒市烟草专卖局结合当地特色,为西三镇的零售户量身定制了阿细民族元素的便民服务架,并免费提供便民物品,供游客使用,朱海涛就是其中之一。
为进一步丰富游客体验,在客户经理的帮助下,朱海涛还学会了简单的三弦弹奏技巧,让游客可以现场体验这一民族乐器的独特魅力。此外,小店还提供旅拍咨询、快递收发等多项便民服务,满足了游客多样化需求。如今,朱海涛的小店已成为融合便民服务与多元消费于一体的旅游综合服务驿站。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