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5日至17日,首届津巴布韦-中国烟草博览会在哈拉雷彩虹大厦及会议酒店隆重举行。这远非一场普通的行业聚会,其背后涌动的是非洲大陆最重要的烟草生产国,在其最关键的战略伙伴助力下,向全球烟草价值链顶端发起的一场全面攻坚,开启一场深刻的产业革命。
产量破纪录,价值待突围——转型的迫切
博览会召开前夕,津巴布韦烟草业营销委员会(TIMB)公布的一组数据为这场盛会写下了最有力的注脚:2025年烟草产量达到创纪录的3.55亿公斤,不仅大幅超越了原定3亿公斤的年度目标,更为这个国家带来了超过11.7亿美元的农民收入——这是历史上首次突破10亿美元大关,堪称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就。

然而,在这组光鲜的数字背后,却精准地刺中了津巴布韦烟草产业长期的痛点。正如津巴布韦土地、农业、渔业、水利和农村发展部长马苏卡阁下在博览会开幕式论坛上尖锐指出的:“目前津巴布韦生产的烟草中,仅有不到1%被本地加工成卷烟。”这一数据赤裸地揭示了现状:过去数十年来,这个国家几乎完全依赖于出口原始的烟叶,绝大部分高附加值利润——来自加工、品牌运营和终端销售——都在海外被赚取。马苏卡部长的发言道出了整个产业的共同心声:“我们的农民、加工商和制造商,必须从现在开始充分享受他们所创造的价值。”
这种“高产低值”的困境,正是全球原材料出口国普遍面临的“阿喀琉斯之踵”。为此,津巴布韦政府推出了雄心勃勃的转型计划。本届博览会,正是实现“从叶子到遗产——连接市场,创造价值”这一宏图的关键落子,其目标不仅在于展示烟叶,更在于展示一个全产业链的未来。
从买家到伙伴:中津合作关系的重构
中国,是津巴布韦烟草故事里不可或缺的角色。作为其最大的单一买家,中国每年从津巴布韦采购的烟草占其总产量的近一半。精确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从津进口烟草金额高达7.88亿美元,2025年这一数字有望突破8亿美元。但如今,这种传统的“买家-卖家”关系正在发生深刻的演化。

“中国是津巴布韦烟草最大的出口市场。我们希望这种情况在未来保持不变,”马苏卡部长表示,“这就是为什么在讨论增加产量时,我们选择与他们同行,以达到我们5亿公斤的2030年新目标。”这句话清晰地表明,津巴布韦已将中国视为实现其产量与价值双重跃升的战略同行者。
烟草业营销委员会主席帕特里克·德文尼什的阐释则更为务实和深刻:“卷烟的关键在于品牌建设和为这些品牌寻找市场。世界上最大的卷烟市场是中国。因此,如果我们能与中国合作生产更多的卷烟,利用他们的市场和品牌力量,这对我们将更为有利。”这表明,津方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产业升级不仅仅是安装机器,更是对市场渠道和品牌价值的争夺。
从博览会的日程安排即可窥见这种合作的深度与诚意。会议首日,全体与会代表,包括中国烟草专卖局及中国烟草公司的代表团,实地考察了从库察加研究所的育种基地、现代化的烟草加工厂、非洲提取物公司的尼古丁提取工厂,到天鹅谷先进卷烟生产工厂的完整产业链。这趟行程本身就是一次精心设计的全产业链“路演”,旨在向中方伙伴全面展示津巴布韦不仅出产优质烟叶,更具备了承接高附加值制造环节的潜力与决心。
技术与投资:产业升级的双重引擎
本届博览会处处闪耀着“技术”与“投资”的光芒,这两者被视为打破现状、实现产业升级不可或缺的双引擎。
在核心的商业论坛上,多家中国科技公司专门展示了在灌溉、农机和烤房领域的“低成本、低污染”技术解决方案。这正精准回应了津巴布韦最迫切的痛点——马苏卡部长在讲话中明确宣布,将在2030年前彻底淘汰用木材烘烤烟草的传统方式。这一承诺背后,是津巴布韦为换取烟草外汇而付出的沉重环境代价:大面积的森林砍伐。中国早已全面转向更环保的烤烟技术,其成熟经验和先进设备的引入,对于津巴布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德文尼什先生也坦承了津巴布韦在价值增值道路上遇到的内在挑战,主要包括:难以获得负担得起的长期融资、现有工厂产能未能充分利用以及核心设备的过时。他明确指出:“与中国合作伙伴的合作,可能有助于弥补这些差距。”
而合作的成功,已有先例。以天泽烟草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的中资企业,自2005年,即津巴布韦烟草产业“重生”之年进入该市场,通过创新的“合同种植”模式,既保障了烟农的预先投入和收益稳定,又为自身构建了可靠、优质的烟叶供应链,成为中津农业合作当之无愧的标杆。这些企业带来的不仅是订单,更是智能化的烤房设备、标准化的种植技术与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从源头助力津巴布韦提升原料品质与生产效率。
赋能本土:价值链上的新机遇
博览会的核心议程——商业论坛,在本质上是一场盛大的“投资津巴布韦烟草”全球推介会。多个小组讨论都紧密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如何利用技术与投资,激活并重塑本土价值链。
烟草拍卖场销售和营销经理塞拉尼·西索尔表达了更前端的合作期待:“我期待看到更多中国企业前来我们的烟草拍卖场采购烟叶。”而这仅仅是起点。
德文尼什则描绘了更为广阔的合作前景与模式:中国拥有技术、资本和市场经验,而津巴布韦拥有原料、熟练的农民、广袤的土地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双方最佳的契合点,便是通过合资企业的形式,共同建立卷烟制造、尼古丁提取、水烟生产和新型烟草产品加工工厂。这种模式能有效整合双方优势,共享增值收益。
在这场合作的交响曲中,平台搭建者的角色至关重要。作为本次博览会的组织方代表,茂本嘉汇会展创始人卢昭凤女士的视角更为宏观。她指出,博览会的意义在于“不仅是行业交流的桥梁,更是中津经贸合作向纵深发展的生动注脚”,这种“技术+资源+市场”的深度融合,正是共建“一带一路”、实现互利共赢的生动实践。
未来展望:超越产业,通往共同福祉
首届津巴布韦-中国烟草博览会落下了帷幕,但它所开启的进程远未结束。它向我们清晰地展示了一个资源丰富的非洲国家,如何借助战略伙伴的力量,寻求一条摆脱“原料诅咒”、向上突破价值链的发展道路。
对于中国而言,这同样是其与非洲合作模式的一次升级——从单一的商品贸易,迈向涵盖技术、标准、资本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全面合作。这种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依托、共商共建共享的模式,无疑能为中非在矿业、农业、制造业等其他领域的合作提供极具价值的借鉴。
津巴布韦的“黄金叶”故事正在改写新篇章。正如马苏卡部长所言,加强与中国合作、促进本地价值增加,不仅能增加收入,还将支持到2030年消除贫困的更广泛目标。这场转型,不仅关乎一个产业的未来,也关乎数百万依赖烟草为生的津巴布韦农民的福祉。从叶子到遗产,这条价值链攀升之路,也是一条通往国家繁荣与人民富足的希望之路。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