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头条!免税香烟的二维码“虎穴龙潭”
近日,免税香烟市场暗流涌动,原本不起眼的二维码,如今却成了各方势力角逐的“虎穴龙潭”。消费者扫码背后,可能连接着复杂的利益链条,稍不留神,便可能陷入陷阱。
“我差点就信了!” 烟民李明(化名)回忆起几天前的经历,仍然心有余悸。他在某境外旅游归来后,发现剩余的免税香烟上贴着一个二维码,声称扫码可以参与积分活动,赢取奖品。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李明扫了码,却跳转到一个陌生的网站。网站页面设计精美,的确像正规商家的活动页面,但当他输入个人信息后,却发现需要支付一笔“激活费”才能参与抽奖。
“当时我就觉得不对劲了。” 李明说,“哪有抽奖还要先交钱的?肯定是骗局!” 于是他果断放弃,避免了财产损失。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像李明一样幸运。据了解,近些年来,利用免税香烟二维码进行诈骗的案例屡见不鲜。不法分子通过各种手段,将伪造的二维码贴在正品香烟上,诱导消费者扫描,进而窃取个人信息、骗取钱财,甚至传播不良信息。
“免税香烟的特殊性,让这些二维码更容易成为犯罪的温床。” 长期从事烟草行业研究的张伟(化名)分析道。一方面,免税香烟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容易引起消费者的关注。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于免税商品的防范意识相对薄弱,更容易轻信二维码上的信息。
那么,这些“问题二维码”究竟是如何出现的呢?
业内人士透露,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 非法渠道获取正品香烟,篡改包装。 不法分子通过走私等非法渠道获取正品免税香烟,然后将原有的二维码撕掉,贴上自己伪造的二维码。
* 利用技术手段生成虚假二维码。 随着技术的发展,制作一个与正品相似的二维码变得越来越容易。不法分子可以利用软件,生成包含恶意链接的二维码,并通过各种渠道散布。
* 与境外不法分子勾结,直接在境外生产假冒香烟。 一些不法分子甚至与境外的造假团伙勾结,直接生产假冒的免税香烟,并在包装上贴上虚假的二维码。
面对这些“虎穴龙潭”般的二维码,消费者该如何防范呢?
首先,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扫描来历不明的二维码。尤其是在境外购买的免税香烟,更要仔细检查包装,辨别二维码的真伪。
其次,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在扫描二维码后,如果被要求填写个人信息,一定要谨慎对待,切勿随意填写银行卡号、身份证号等敏感信息。
最后,如果发现自己可能已经上当受骗,要及时报警,并向相关部门举报。
烟草行业专家王芳(化名)呼吁,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免税香烟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利用二维码进行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同时,要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防范意识,共同维护免税香烟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维码本应是连接消费者与商家的桥梁,如今却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变成了陷阱。在享受免税购物的便利时,我们更要擦亮眼睛,谨防落入这些精心设计的“虎穴龙潭”。
【来源:今日头条】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