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烟“暗流涌动”?微信渠道引争议,消费者该如何辨别?
“老王,最近抽啥呢?味道挺特别。”
“嘿,朋友给的,说是国外带回来的,微信上买的。”
近些年来,类似这样的对话在烟民圈子里并不鲜见。随着人们对个性化消费需求的增长,一些国内市场难以满足的烟草产品,例如俗称的“外烟”,开始悄然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消费者视野。其中,微信平台因其便捷性和隐蔽性,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流通渠道。然而,这种“便捷”的背后,却隐藏着诸多风险。
“需求”与“风险”并存
不得不承认,外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张华(化名)是一位资深烟民,他表示:“国内的烟抽来抽去就那几种,想换换口味,试试国外的,但正规渠道又不好买。”正是这种“想换换口味”的心理,驱动着一部分消费者转向非正规渠道。
然而,通过微信购买外烟,风险不容忽视。首先,货源难以保证。李明(化名)曾在微信上购买过一批外烟,到手后发现质量参差不齐,怀疑是假冒伪劣产品。“包装看起来挺真,但抽起来味道不对,后来找专业人士鉴定,说是假的。”李明的遭遇并非个例,由于微信平台的监管相对薄弱,一些不法商家以次充好,甚至直接销售假烟,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其次,法律风险同样存在。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烟草专卖品的生产、销售活动。通过微信销售外烟,很可能触犯法律,情节严重者将面临法律的制裁。此外,消费者购买走私烟也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虽然一般情况下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但可能会面临行政处罚。
微信平台:监管的“灰色地带”
微信平台作为社交媒体的巨头,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然而,在监管方面,微信平台也存在一定的“灰色地带”。一些不法商家利用微信平台的隐蔽性,逃避监管,从事非法经营活动。
业内人士赵强(化名)表示:“微信平台对于烟草产品的监管力度相对较弱,一些商家通过各种手段规避平台的审查,例如使用隐晦的词语、图片等方式进行宣传。” 这种“猫鼠游戏”式的监管,使得微信平台成为了外烟非法交易的“温床”。
消费者:如何擦亮双眼?
面对微信平台上鱼龙混杂的外烟市场,消费者该如何擦亮双眼,保护自身权益呢?
首先,要增强法律意识。要了解我国对于烟草专卖品的管理规定,避免购买非法渠道的烟草产品。
其次,要谨慎选择商家。尽量选择信誉良好、有实体店的商家,避免与个人卖家进行交易。在购买前,要仔细查看产品的包装、标识等信息,判断其真伪。
第三,要保留好交易凭证。在购买后,要保留好聊天记录、支付凭证等交易信息,以便在出现问题时进行维权。
最后,要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如果发现有商家通过微信销售假冒伪劣烟草产品,要及时向烟草专卖局、市场监管部门等有关部门举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外烟虽好,安全第一。消费者在追求个性化消费的同时,更要擦亮双眼,远离非法渠道,维护自身权益,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的消费环境。对于微信平台而言,也应加强监管力度,堵住监管漏洞,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购物环境。
【来源:农民日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