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在日常经营中,不少店主朋友肯定为揽客绞尽脑汁。有时,为了吸引顾客,不得不压低价格,但结果却并不如预期般美好。就像某个社区便利店,曾以“全场8折”的诱人优惠吸引了大量顾客,但热闹过后,顾客的忠诚度并未随之提升,反而被贴上了“低端杂货铺”的标签。而就在它的旁边,一家小小的精品咖啡店通过为每位顾客手写祝福杯套这一小小举动,便成功让顾客心甘情愿地为其产品支付溢价。
如此鲜明的对比,揭示了当下消费的真相:消费者既要实惠,又要那份小小的幸福感。如今,单纯的低价已无法触动消费者的心弦,“情感经济学”正大行其道。“鸣鸣很忙”从“低价竞争”转向“质价比”,物美坚守“天天低价且品质优良”,都表明让顾客觉得“钱花得值”远比“商品便宜”重要。
在“低价疲劳”与“情感溢价”交织的当下,各位店主朋友,你们准备好为自己的店铺注入新活力了吗?究竟该如何兼顾品质与惊喜,走出一条新路呢?不如一起聊聊这个话题。
用情相待 客自常来
王利勇:
我在广东珠海市经营烟酒便利店已有7年。这条千米左右的街道,分布着5家售卖烟、酒、饮料、零食的铺子,竞争激烈,利润微薄。前几年,我靠打折吸引顾客,非烟商品第二件半价、全场88折等手段都用过,虽短期内有人气,但长期来看,更像是赔本赚吆喝。低价竞争带来的弊端明显,老顾客会质疑商品质量,新顾客大多是“薅羊毛”后便不再回头。一次偶然的对话,让我找到了新的经营思路。
那是一个雨天,一位年轻顾客买烟时“吐槽”店里塑料袋包装太土,说要是能印点自己的标志、换点设计感,说不定年轻人会喜欢。我心里这样想:开小店卖商品,也要赶潮流吗?没过几天,我经常想起那位顾客说的话,觉得挺有道理。于是,我决定不再用低价去竞争,转而在服务上发力。
我首先更换了包装袋,找人印制了一批复古米白色的帆布袋,质感远超塑料袋。袋子正面印着店名,下面配了一句“别总熬夜,但今晚例外”。不少年轻人看到后,都表示“太懂我了”,还主动询问文案的出处,我知道这招的确管用。此外,我提前做好服务准备。夏天来临前,我备好电风扇和小冰柜,饮料柜里每天放几瓶冻成冰砖的矿泉水;冬天时准备好热饮,顾客进店先递上一杯热饮,让他们“手先捂热,再慢慢挑”。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却让顾客感受到了贴心。最重要的一点是用心记人、记事。以前我只记得顾客买什么烟,现在还会留意他们的生日、加班情况、心情状态。熟客来了,我能顺口说一句“今天不加班了吧”,他们惊讶之余,会觉得很开心。被人记住的感觉,让顾客与店铺之间建立了更深的情感连接。
慢慢地,我发现不用商品打折,顾客反而更愿意来。他们表示,虽然别处可能便宜几毛钱,但在我这儿买东西有熟人感、安心感。如今,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已发生转变,不再仅仅追求便宜,而是更看重体验和感觉。他们希望商品品质靠谱,服务有温度,即便价格稍高,也觉得物有所值。这其实就是“情感经济”的体现,做零售需要有人情味。
现在,小店非烟商品价格不是最低,但回头客最多,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便宜或许能吸引顾客第一次进店光顾,但只有真诚和温暖,才能让他们成为回头客,每次购物时主动选择你的小店。
老店焕新 重“心”出发
张萍:
我的烟酒店开了20多年了,这么多年来,旁边的店铺换了好几波。前段时间,隔壁又新开了一家便利店,让我遇到了新的难题。这家店刚开业就挂出“本店所有商品8折出售”的牌子,眼看着消费者减少,我咬紧牙关跟进了降价措施,非烟商品单件商品的平均利润从15元降到3元,但成交额仍没有增长,常客老王都开始嘀咕:“你突然大降价,不会是商品快过期了,准备要甩货吧?”
正在我发愁该怎么办的时候,客户经理小沈过来了,我跟他说了情况,他说:“现在的消费者更在意商品的品质,单纯的降价销售会让人觉得商品品质不好,不能增加销售额。你不如尝试一下提高服务,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效果,这叫‘情感经济’。”
第一次听到“情感经济”我有点不太懂,小沈给我讲了一个案例,说他有一位客户,通过和顾客沟通得知人家的生日,每月花钱去打印祝福卡,再搭配上免费的礼盒包装,顾客看到后心里十分高兴,以后经常去店里购物。
于是,我在小沈的指导下,建立起顾客档案,还打造了“私享空间”,为老顾客提供增值服务。我利用“香溢家”平台,把店内的常客添加为“私域”会员,提供抽奖、购物优惠等增值活动。同时,留心常客的口味偏好以及消费习惯,比如王老板每周五会固定购买2条“利群”招待客户,郑老板在买烟的时候总会带1盒薄荷味的口香糖,李老板在生日的时候会买点高档的烟……我把这些记录下来,运用到店铺经营中,增加和店里会员的互动,提高回购率。
在打造“私享空间”方面,我把小店后面20平方米的小仓库改造成“商聚雅室”,配备了空气净化器和雪茄保湿柜,提供99元/位的品鉴套餐,通过这样一个“私享空间”,给顾客提供了一个私密的空间,留住有消费需求的顾客。
通过以上改变,我不仅留住了店内的老顾客,还吸引了不少新顾客,小店的销售额逐步增长。客户经理小沈告诉我,这叫“将商品从‘日常消费账户’转移至‘情感维系账户’”。在当下的消费环境下,店铺不仅是商品的中转站,更是情感连接的枢纽站。接下来,我要跟会员们再深入聊聊,看看如何升级会员服务了。
成为一家“解忧杂货铺”
杨传军: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曾深陷“低价竞争”的泥沼:盲目跟风打折、大搞满减促销,笃信“便宜就是王道”。然而,现实却给了我沉重一击,顾客如流水般来了又走,有时甚至还做了赔本的买卖。直到目睹有些顾客宁可多走两条街,也要去一家能定制专属礼盒的烟酒店消费,我才如梦初醒——低价促销虽能短暂吸引眼球,却难以培育顾客忠诚度;而看似简单的“礼盒包装”,却能撬动情感溢价,让顾客心甘情愿为体验买单。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如何运用“品质+情感”的组合策略,让老店重焕生机的真实历程。
品质为基,货架变身“金字塔”。曾经,我店里卷烟陈列杂乱无章,顾客进店转一圈便摇头离去。痛定思痛后,我决定对卷烟进行科学分类陈列,让货架变身“金字塔”,让顾客一眼就能找到心仪商品。我将货架精心划分为三层:顶层摆放高端细支烟、低焦油新品是年轻白领的“社交货币”;中间层主打经典畅销款,用醒目标签标注“畅销款”“镇店之宝”等字样,稳稳锁住老街坊的复购率;最下层预留几款低价卷烟,满足部分老年群体的日常需求。调整后,高端卷烟销量显著提升。
情感赋能,“小确幸”留住顾客。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如今的小店不再仅仅是“交易场所”,更成为“情感连接点”。消费者因体验而驻足,因情感而复购。生意冷清时,我常常思索如何提供“情绪价值”,实现从“性价比”到“颜价比”再到“心价比”的跨越,满足日益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为每类顾客打造专属服务。针对独居老人,我会提前预留货物,下雨天主动送货上门;遇到年轻群体,记录他们的品牌偏好,在节日发送定制祝福或新品到店提醒;对于开餐馆或办喜事需要大量采购的顾客,我直接对接送货,搭配手写贺卡或吉祥礼盒。我在店铺角落摆放了一套桌椅,配置了雪茄柜和茶具。老顾客在此一边休息一边畅聊,顺带购买陈列架上的新品。
小细节藏着“小心机”。我在收银台的薄荷糖罐上,写了一张“来一颗,清新你我他”的字条;情人节时,我将背柜商品摆成心形,贴上手绘漫画:“爱自己,也要爱健康”……这些小心思让顾客感受到不一样的购物体验。生意的本质是做人心,而非单纯的交易。如今,我的店铺不再是那个靠打折揽客的小店,而是街坊口中的“解忧杂货铺”。当我不再紧盯价格牌,转而用心挖掘每个顾客的需求时,终于领悟:低价或许能让人进门,但唯有品质与温情,才能让人舍不得离开。
品质服务赢市场
刘耐岗:
在众多经济实用的生意门道中,卖菜占据一席之地。毕竟,蔬菜作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需求稳定且频繁。然而,看似简单的买卖背后,实则隐藏着激烈的竞争与诸多经营智慧。当下,卖菜生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低价竞争已让不少商家陷入困境。经过深入的市场调研,我深刻认识到,唯有作出特色,才能在这片“红海”中脱颖而出。今年,我的店铺新上绿色蔬菜,收获了不少宝贵经验,在此与大家分享。
左手抓品质,稳住顾客群。在高档社区,顾客对蔬菜品质有更高要求。很多蔬菜往往存在打药催熟、积压时间长等问题,品相、口感、营养和健康状况欠佳。优质蔬菜虽价格稍高,但性价比也高,能赢得顾客认可,回购率高。为保证蔬菜品质,我选择了政府认可的蔬菜生态园区,坚持每日新摘,确保自然成熟,还通过食品安全仪器检测农药残留。同时,我采用提前预订的方式,估算好进货量,若有剩余,傍晚设立特惠时段低价处理,兑现“每日新鲜”的承诺。在供应不足时,宁可断货,也不以次充好。稳定的品质,让我稳住了顾客群。
右手抓服务,拓展铁粉圈。为满足上班族、年老族等群体的需求,我推出了鲜菜上门速递服务。在多个社区安排团购达人,他们在社区群发消息、组织团购,我负责按订单装袋送到社区门口,由他们分发。这种方式节省了时间,增加了销量,扩大了店铺影响。此外,在重点节日,我推出蔬菜组合礼品装,新鲜实惠,方便顾客走亲访友,受到大家欢迎。
视客为友,念好生意经。在线下和抖音直播间,我结识了许多忠实粉丝,将他们视为朋友。我会组织线下聚会,用蔬菜、酒和醋等食材,在柴火锅烹饪美食,让大家品尝无公害蔬菜的美味。在线上,我邀请大家分享美食技艺,分享美图和做法,激发大家的兴趣。同时,及时分享烹饪禁忌,保障顾客的饮食安全。通过这些举措,热爱生活、追逐烟火气的顾客与我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他们不仅是我的客户,更是我的伙伴。
店主增设现磨咖啡与现调鸡尾酒吸引年轻顾客 丁冰冰 图
小店藏温情
金丹芳:
在我的小店里,时常能看到老顾客悠闲地坐上一会儿,喝杯咖啡,他们总说在这儿常常能与惊喜“撞个满怀”。
让节日更有烟火气。怎样让平凡的日子更具仪式感?节假日无疑是绝佳契机。如今生活富足,大家对节日里的“惊喜”格外看重。去年腊月二十八,我换上新棉衣,在玻璃窗贴满手写福字。老顾客张叔来取预定年货礼盒时,被柜台上热气腾腾、香甜可口的炸红薯片吸引住了目光,“小时候过年才吃得到这个!”他眼角的皱纹里满是惊喜。那一刻我明白,节日不应只是促销的噱头,而应成为唤醒集体记忆的钥匙。此后,传统节日成了小店的“惊喜日”。清明时节,青团香气四溢;端午时节,门前艾草摇曳生姿;中秋夜,免费分发月饼供人品尝。
让温暖不断传递。作为便利店老板,经营到深夜是常事,也常遇到寻求帮助的过路人。去年暴雨突袭的深夜,我正准备打烊,浑身湿透的外卖小哥冲进店里。我递过热茶和干毛巾,让他坐下避雨,转身调高空调温度时,听见他对着手机说:“老婆,我在店里避雨呢,老板还给了我免费的热水毛巾,你和孩子先休息。”后来,红色驿站的雨伞架上多了张字条:“晴天记得带回来,雨天请送给更需要的人。”经过观察,我发现店里顾客主要是上班族和附近居民,年轻人居多。于是,我增设现磨咖啡与现调鸡尾酒服务,开展“第一杯免费”活动,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同时,在客户经理建议下,打造了便民服务角。一位刚参加工作的小姑娘常来喝咖啡,后来才知道,便民服务角里的创可贴与后跟贴帮了她不少忙,因为刚入职穿不惯高跟鞋。
让会员持续升温。除了老顾客,会员的“惊喜”也不能少。我时常开展会员积分兑换活动,让会员感受到被“偏爱”。平时,店里定期有积分兑换活动,每当会员消费,我都会查看积分情况,告诉他们多少积分可兑换打火机或新口味小零食。不少快攒够积分的顾客满怀期待,领到礼物时都喜笑颜开。对于不太在意积分的顾客,我推出“爱心捐赠”计划,允许将会员积分转化为爱心捐赠。去年重阳节,2000积分变成镇上敬老院的保暖羊绒袜;儿童节,700积分化作周边留守儿童手里的画笔。这份爱心传递,让会员体系不再是冰冷的数字游戏,而是人与人温情的纽带。
店里有一本留言本,夜深人静时,我会细细翻阅。刚工作的年轻人写道“每次工作疲惫了就来一杯定制美式吧”;独居老人写着“这里有人记得我血糖高不能吃太甜”;小学生画着笑脸“羊绒袜好暖和啊”。街角的彩色灯箱依然亮着“香溢便利店”的字样,而我知道这家小店的背后,是我与顾客深深的情感联结。
主持人:
在当下“低价疲劳”与“情感溢价”相互交织的市场环境中,几位嘉宾各抒己见,认为经营中需兼顾商品品质与惊喜元素,以此为店铺注入新活力。有人从产品创新、服务升级入手,有人借助节日、会员活动营造情感氛围,嘉宾们的真知灼见,为店主朋友们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感谢嘉宾们的精彩分享,期待下次相聚,共探更多经营之道!
(本组文章由广东珠海市局<公司>庄泽远 余婷婷 浙江台州玉环市局<分公司>郑斌 湖北十堰市竹溪县局<营销部>张纪露 河北沧州市吴桥县局<营销部>齐晓东 浙江台州临海市局<分公司>丁冰冰协助完成)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