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汉中卷烟厂始建于1975年8月18日,至今快50年了。50年,在时间的长河里仅仅是浪花一朵,微不足道。但对这个企业而言,却是一段内涵丰富的漫长历史。50年来,这个厂从“一张案板,两把菜刀”的手工作坊起家,凭着几代汉烟人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企业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逐步发展壮大,形成当前年生产能力40万箱、实现税利50亿元的国家中型企业规模。这个厂50年来为国家创造税利,为消费者服务,获得各种荣誉奖项,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质量是企业和品牌的生命,这个厂多年来强化过程管理,狠抓产品质量,紧紧围绕生产经营目标,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强化质量体系管理职能,完善科学、先进的检测手段,持续改进质量工作,稳步提高产品实物质量,以优质的产品、优质的服务去占领市场,去回报顾客。特别是工艺质量管理工作者更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心无旁骛抓质量,创新管理铸辉煌,涌现了一些可圈可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李小龙就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
李小龙热爱工艺质量管理工作,二十多年来用青春年华和潜心奉献,一次又一次在质控难点上披荆斩棘,在冲刺质量高峰的道路上拼搏奋进,谱写了生动感人的质量凯歌。从现场工艺员、工艺技术员到工艺质量科副科长、科长,长期扎根质量管理使得李小龙练就了过硬的业务能力,具备了较高的技术和业务素质,有目共睹,有口皆碑。
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求真务实,努力工作,是李小龙狠抓质量工作的一大特点。2012年,面对生产过程质量波动明显、工序过程参数失控现象频发、市场投诉事件频出,质量下行压力巨大的情况,李小龙作为工艺质量科科长承担了太多的风险和挑战。他认为质量管理出现了纰漏和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对症制定管控措施,落实责任,解决问题,堵塞漏洞,强化产品质量生命线,提升品牌和企业的竞争力。李小龙身体力行,现场指导,将贮丝柜里的问题烟丝隔离,查找问题点,进行质量鉴定、风险研判、讨论分析、确认处置等,有序开展工作,质量风险得到有效控制。这样一来,烟厂的质量管控水平走上了“上坡路”。
疫情防控期间,各岗位缺员情况严重,处于艰难时期,但李小龙对于质量管理工作的要求始终如一。李小龙第一时间摸排情况,组织制定质量控制预案,对车间后备操作人员技能及质量控制水平进行评估,符合要求的方可上岗并纳入关键人员重点管理。增加现场检查频次,完善运行2小时留样检验制度,严防质量缺陷。对设备及人员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机台坚决杜绝带“病”作业。
多年来,李小龙全神贯注于生产过程质量管控,对卷烟品质高标准、严要求,精益求精,臻于至善。他重视解决黄斑烟、空头、吸阻标偏、搭口夹杂等问题和缺陷,持续提升质量指标,不断巩固整改措施,优化管理制度,强化质量培训,稳细严实地构筑质量防线,汇聚成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李小龙在合作生产中不断思考,吸收其他品牌先进质量管控理念,“拿过来—揉进去—走出去”,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李小龙把质量管理的改进与提升作为主旋律,带领部门质控队伍与物资供给、卷烟生产、成品流转、能源保障、设备管理等部门开展质量大讨论,深入车间与质量管理人员、机电维修工代表、操作工代表交流探讨,集思广益,形成“六纵四横”质量管理体系。在构建过程中,他先后发表期刊论文5篇,参与质量创新课题40余项,其中一项作为国家局提升核心竞争力典型案例向全行业推广。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多年来,在汉烟质量发展的舞台上,李小龙不断学习,敬业爱岗,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产品研发、配方测试、质量管控等方面探索、升华,用汗水和智慧收获着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为企业和品牌发展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其狠抓质量谱华章的精彩故事,令人深深感动,让人永远敬仰。“华贵天成,真情永恒!”这难道只是一句简单意义上的广告语吗?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